在上海打刑事官司找邢环中律师 【咨询(微信):13918930001】

忘记密码
 

颠倒众生的圣城拉萨

2009-05-06 19:36 浏览: 1,220 views 字号:

《心经》云:“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然而,圣城拉萨却是如此令我们颠倒,梦想。奈何?

18世纪以来,人类的同情和了解不再源自于社群活动,而是来自于人们的漂泊经验。因此一种基本的疏离、沉默和孤独已成为人性和社群的载体,对抗着普通社会阶层的苛严僵固、冷漠无情和自私自利的闲适。——雷蒙德•威廉斯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
只有青稞酒忘不了,
去过的地方都忘记了,
只有拉萨忘不了。
——朱哲琴《拉萨谣》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米,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拉萨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因此有“尼玛拉萨”之称,即“阳光照耀的圣地”,简称“日光城”。

公元7世纪初,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疆域扩展到北至吐谷浑,南至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今印度),东与唐朝相邻。公元633年,松赞干布率领臣民来到拉萨。那时,拉萨河不叫拉萨河,而是叫吉曲河,意思是欢乐幸福的河水;拉萨也不叫拉萨,而是叫吉雪卧塘,意思是吉曲河下游的牛奶之地。松赞干布看到河北岸有红山、铁山、磨盘山耸立在平原之上,像雄鹰展翅,又似狮子跃空,如同3座天然堡垒。同时,这里北通青海,南靠山南,西连象雄,东接多康,地处雪域中枢。于是松赞干布决定迁都吉雪卧塘。 松赞干布经过仔细勘察,带领臣民修筑堤坝,堵塞吉曲河的北河道,红山周围的沼泽逐渐显露出一大片平野。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拉萨地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处,它注定要成为雪域的心脏。在历史上,拉萨还一度成为西藏的代称。

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后,运用她高超的智慧,洞察到吉雪卧塘一带天现八幅法轮,地呈八瓣莲花,周围的山像吉祥八宝,是雪域的第一风水宝地。但整个雪域又为魔女仰卧之相,卧塘湖是魔女的心脏。松赞干布采纳了文成公主的建议,遂建大昭寺及另12寺以镇魔女。自此以后,以大昭寺为圆心,大小庙宇、贵族府第、普通民房逐渐在四周出现。基于藏传佛教的转经传统,围绕着大昭寺,或者说围绕着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在大昭寺围墙外出现了“八廓街”,即中转经路。最初的拉萨城,也就限制在了大小昭寺八廓街一带。后来,随着拉萨居民的增多,出现了“林廓”,即外转经路。这时的拉萨城有明显扩大,将布达拉宫和药王山、磨盘山也包括了进来。赤德祖赞在红山和药王山之间修造的3座“巴嘎噶林”大白塔,形成了进入拉萨圣城的大门。

对老拉萨人来说,他们至今还是认为真正的拉萨城就是“林廓”所包围的那片区域。而这些老拉萨人,除了少数是贵族的后人外,大部分是来自各地的朝圣者的后代。对他们而言,神性的拉萨才是真正的拉萨,世俗的拉萨,与真正的拉萨无关。尽管,今日的拉萨,已形成了“左(西)世俗、右(东)宗教”的城市大格局。

1936年到过拉萨的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在他的《圣城拉萨》一书里写道:“拉萨城本身很小,真令人感到惊异,建筑物前的小广场周长只有2英里……大昭寺是全藏朝圣的最圣洁之地”,在这座聚集着僧侣、信徒、贵族、乞丐的小城里,“当一缕阳光在布达拉宫金色屋顶上闪烁时,你会激动不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圣城拉萨发生了巨变,新的拉萨面积已有当年的几十倍大。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了贵族,少了些乞丐和僧侣,但信徒们的虔诚,依旧如当年。大昭寺仍是朝圣的最圣洁之地,布达拉宫金顶上的光辉,同样令人们激动不已。拉萨的诱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青藏铁路的通车,众多新航线的开辟,圣城拉萨已成为对西方人和内地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圣地。

沿着“之”字形台阶登上布达拉宫,沐浴在它那千年不变的神圣光芒里;走进大昭寺,在觉卧佛像前许一个美好的愿。抛起你手中的洁白哈达,在佛的护佑下,许下的愿必会成真。

发表评论

*

* (保密)

Ctrl+Enter 快捷回复

会员登录关闭

记住我 忘记密码

注册会员关闭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