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打刑事官司找邢环中律师 【咨询(微信):13918930001】

忘记密码
 

推动中国法治进步半毫米

2010-06-15 18:00 浏览: 1,240 views 字号:

《尚权刑辩》2009年第一期 《方圆律政》杂志出品 ■ 本刊执行主编秦毅/文 中国的刑辩律师饱受诟病,这在刑辩律师界、整个中国律师界以及社会公众心目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律师首先是个挣钱的行当,但刑辩律师挣的钱是建立在他人的生死或者自由之上,由此而产生的对刑辩律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评价,便也在情理之中。 个别甚至部分刑辩律师(当然不仅仅是刑辩律师)办案子不是通过真刀实枪的辩护技能去打赢官司,而是热衷于找关系、进行利益勾兑,又或是通过组织上访、策划媒体曝光去“运作”,这未免给人留下口实。 在这样的状况下,打不赢官司被当事人责难;就算打赢官司了,当事人也未必感激。坊间有句话叫做“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既然不是通过过硬的辩护技能,赢得官司的当事人也未必不会心疼找关系的花费,责怪律师实属合情合理。 于是,有人专以不做刑辩律师为荣,硬是将律师分为三六九等,搭上金融、证券业务才算精英。律所也不约而同转型,在业务介绍中非得加上“某某非诉业务见长”才觉得高人一等。当然,这之中有利益的考虑——做非诉业务挣钱。更有人一头扎进案子里面,管它环境好不好,名声好与臭。 正因为如此,刑辩律师的问题存在多年,律师们谈论颇多,却少有改善。在道德方面遭受众多非议,刑事辩护技能方面,也少有提升。其实,大家都知道,做刑辩律师相对来说,仍然是个挣钱的行当;新人不断加入,一则门槛较低(至少在中国大家都将之当成一个门槛较低的行业),二则容易出名,锻炼人。但问题是,年轻的律师们一旦稍有实力,十之八九就会转行做其他业务,刑辩律师界自身反倒青黄不接。 刑辩律师界的问题在于,大家都能发现缺陷,但谁也做不了“带头大哥”,也少有人愿意做“带头大哥”。律师本就是个组织松散的行业,更何况刑辩律师,多是单兵作战,组织起来不容易,要拉到一起“整整风”,或是像公检法机关那样一轮接一轮的强力培训、技能大比武,就更不容易了。 在这样的当口,尚权律师事务所拉起队伍,做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刑事辩护的律师事务所。这个所有两条原则,一条是办案要讲良心,也就是不能唯利是图;另一条则是只做刑事辩护,哪怕你送上门来钱再多的非刑事诉讼案子,也一概不收。这是铁规矩。对于尚权的律师个人来说,真的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一个律师要挣钱—— 如果来者不拒,这样做无疑是断了很多财路;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是一个标杆,因为只做刑事辩护,做得久了,队伍千锤百炼,怎么炼都炼成了。并且,只有刑事辩护这口饭吃,那就得珍惜自己的羽毛,职业道德无形之中自然会提升。我愿意将这种原则和努力理解为刑事辩护的“尚权标准”。 对这样的举动,我怀有深深的敬意。因为一个人要做好分内的事情不容易,做点好事不容易,要拒绝诱惑则更不容易。一个大单子容易拒绝,五个十个大单子要怎样拒绝,恐怕不是一般说说就能做到的。我怀有深深的敬意,也因为一个人的举动在成就自己的时候,更大范围地成就了别人。我与尚权所的主任张青松结识于两年前的一次采访,其时尚权所刚成立不久,问及这个举动,他很平淡地说,希望为中国刑辩律师打打气。语气淡然而坚定,丝毫没有大话的感觉。也因此,我记住了他“推动中国法治进步半毫米”这句话。 尚权所确实是这样做的。中国人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他人的做法,但即便如此苛刻地审视之后,我们仍然不得不怀有深深的敬意。 名气有了,什么样的大案子都代理过,要挣钱容易了,这样的情况下,自掏腰包办刑辩论坛,搞免费的刑辩技能培训,开辟刑事辩护实习基地,尚权所真真实实地去为提升刑事辩护的职业道德水准与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尚权所做的并不是强迫别人去改变什么,只是身体力行地做一些被别人忽视但却至为重要的工作。他们的理想微小而实在,确如张青松所说,哪怕只是推动中国法治进步半毫米。 也因此,我们不只是敬意,我们愿用“尚权刑辩专刊”去助推这“半毫米”。■ ]]>

发表评论

*

* (保密)

Ctrl+Enter 快捷回复

会员登录关闭

记住我 忘记密码

注册会员关闭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